笔趣阁 > 军事历史 > 扼元 > 第六百二十七章 难处(中)

第六百二十七章 难处(中)

自从聚兵馈军河以后,郭宁的兵力一直在急速增长,更从无一立锥之地的窘境而到囊括四十余军州。自古以来勃兴的势力,很少有如郭宁这样的。但扩张太快了,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。

比如可靠的官吏太少,对地方的控制浮于表面,而蒙古两次入侵之后,大片领地上的百姓全然失控,基层的管理压根就不存在。

隶属于都元帅府两个枢密院的官吏们,最近陆续被派出就任,取代大金朝廷原来的地方官。但他们就任以后,因为人情风俗不熟,要落实定海军的政令,往往遇到各种莫明的阻力。

又比如,为了解决官吏缺乏的难题,定海军不得不从大金朝廷或者地方乡豪人物里擢升人才,但这批人的才能固然有高有低,泥沙俱下,不少人很可能心怀鬼胎,还有不少人也无忠诚可言,只不过把定海军政权当做了攀附富贵的通道罢了。

再比如,随着军队的扩张,其战斗力能否一直保持,也是难题。

降兵里头,固然有许多可用的精兵锐卒,也有大量的兵油子混迹其中。在整编的时候如果不能将之尽数沙汰,这些人要污染军队的风气,是很容易的。而定海军的基层军官们,这阵子抽调了很多去填补地方官员的缺额,剩下的一批人,大都是近两年里飞速提拔而出。

他们在提拔之前虽有军校学习的过程,但能不能管理好更大规模的下属,是个严峻的挑战。莫说他们了,郭宁自己也不知道自家能否管理好多达十数万的军队,也不知道那些新鲜出炉的节度使、都总管们是否胜任。

偏偏在这几个月里,他又并不能下狠手去整顿军队,教训官兵。因为降兵们本来就人心惶惶,总得稍加优抚,使之归心,而定海军的骨干老卒们,从贞右元年以来几乎马不停蹄地打了两年的仗,很多人已经疲惫了。

将士们是人,不是机器。他们跟随郭宁,是因为郭宁承诺他们更好的生活。为此,他们已经拿命来拼过了。接下去就是郭宁进一步兑现承诺,论功行赏的时候;也是他们安顿家人,或者迎娶妻子建立家庭的时候。将士们的心思,短时间内未必集中到军队本身。

后继粮食上头如果出现巨大缺口,郭宁不仅不能刻苦练兵,还得督促着将士们回家种田,保障了他们手中赐田的春耕夏耘,才能保障入秋前后不至于出现饥荒。

除了这些,还有与中都旧有政治势力的平衡和折冲,与大金国各地宣抚使、诸京留守的往来定约等等,都不能说顺利。

各种各样的琐碎细务上的为难之处,这些日子也都随着都元帅府的施政推进,不断地暴露出来。

身在中都的定海军官员们,这阵子暗地里抱怨:元帅当日说要广积粮、高筑墙,实在是英明的很。奈何大金实在不堪得犹如豆腐,以至于己方扩张如此神速,简直来不及做好准备。所以千错万错,错在大金太不争气。

而郭宁自己,前几日照例读书。担任都元帅府经历司都事、同知中都枢密院事的梁持胜是个妙人,讲了汉末三国时候的一段故事,便是孙权遣使陈说天命,而曹公以权书示外曰“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”那段。

郭宁闻听大笑,说曹公的位置之下如果是炉火,我郭六郎屁股底下分明是座滚烫火山,可比他老人家还要为难多了。

所有的这些情形累加到一处,郭宁是真没法打仗。

退一万步讲,元帅府在山东,尚有存粮。过去一年里不惜用战马等物资高价换购的,主要就是粮食,数量还不少。但那是为了防备蒙古人卷土重来而留下的家底,是万万不能掏空的。

而且有个尴尬之处在于,因为粮食大都从海路运入山东,为了减少损耗,山东的好几个大粮仓直接就建在港口附近。当时为了粮仓的防潮防水,徐瑨曾经密报过一些事,而郭宁据此砍过人头。

南朝的水军,规模是大金的十倍以上,做不得假。而定海军手里通州样的船队,许多还是海陵王留下的。那都是快五十年的老家伙,跑跑运输则可,打不了海战。

如果都元帅府因为粮食的事情和南朝宋国起了冲突,宋国的巨舰万一北上,只消对几个港口稍稍滋扰,一把火下来,定海军的家底可就危险。

想到这里,郭宁真有些沮丧。

就算南朝宋国只是条疯狗、傻狗,自家若不能撕咬回去,毕竟不大舒坦。但武力上头,没什么像样的反制之法。这个闷亏,好像是吃定了。

带着这样的情绪,他闯进移剌楚材办公的偏厅时,脸色就不好看。两名胥吏正捧着文书,向移剌楚材汇报什么,眼看着都元帅怒气冲冲入来,慌忙退出。

而郭宁找了把椅子一坐,长叹一声。

移剌楚材本来有些紧张,搁下笔,看看郭宁的神色,反而放松。

他跟随郭宁,已经有两年多了,渐渐熟悉了这个草莽雄杰的性格。郭宁真要就什么事情下定决心,那股压抑不住的凶悍之气,简直能让人窒息。但这会儿,看他气鼓鼓的样子;明显不是要动真格的征兆,只不过觉得吃亏了,不高兴而已。

外人都觉得,郭宁是满脑子厮杀的武人,移剌楚材却知道郭宁胸中丘壑非凡,在这种大政方向上,他其实不用任何人提醒,全然心里有数,不会行差踏错。

缺粮既然难免,接下去无非勒紧裤腰带,吃点稀的,那也不是不能坚持。接下去六月收麦,十月收谷,元帅府下属那么多的军田在,只消这两茬粮税正常缴收,总能慢慢宽裕。

当下他有心开个玩笑,缓和下郭宁的情绪,于是道:“宋国放在边疆的军队,是有些可取之处的。最为孱弱胆怯的,其实是他们行在朝廷上下的贵人。如果元帅实在咽不下这口气,让汪世显和梁居实挑几艘好船,再加上赵斌他们,凑一支兵。然后……”

“然后怎么样?”

“然后元帅领着他们,沿浙海南下,冲进临安,厮杀一通。说不定就能吓住宋国君臣,让他们乖乖地交出粮食。”

“嘿!”

郭宁摇头:“可惜,我在河北的时候,有一次差点被水溺死……贸然出海远航,实在心慌。”

移剌楚材大笑。

郭宁这话,当然也是玩笑。此前他带人渡海去往辽东厮杀,那也一样是远航了,可没说什么心慌的事。

两人又闲谈几句,移剌楚材取了自家新写的条呈,向郭宁讲述都元帅府在施政方面,应对粮食缺口的手段。他在政务上的本事,确实出众,洋洋洒洒地一条条解释下来,郭宁慢慢听着,时不时确认些细节,渐渐觉得粮食紧张点的日子也不是不能过。

正谈到入港,外头忽然有人轻轻敲门。

“什么事?”郭宁扬声问道。

倪一的声音在门外响起:“启禀元帅,有辽海军报。”

郭宁起身出外,拿过文书看了看。倒不是什么大事,蒙古军退走之后,附从军纷纷投降,但也有不少死硬之人不愿投降的。比如早前在辽东建国的耶律留哥有个弟弟,唤作耶律厮不,他曾经率部跟随耶律克酬巴尔,到中都路附近作战。

蒙古失利以后,他抛弃部下潜逃回北京路。居然趁着兵荒马乱,凭藉耶律留哥的余威,给他纠合起一万多两万人。他们随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,一口气往东,逃过鸭渌江去了。

此等逃人,没什么值得关注的。而且事关契丹人,郭宁又不愿意当着移剌楚材的面,闹得太过严苛,当下随口吩咐几句。

移剌楚材却忽然想到了一些什么,顿时精神大振。

扼元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军事小说,笔趣阁转载收集扼元最新章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