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军事历史 > 大明第一女谍 > 第162章 莲花庵遇袭

第162章 莲花庵遇袭

(1)

王梓骞从睡梦中醒过来,发现竟然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,感觉头脑发懵,勐地想起孩子,急忙跑进里屋,床上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,王梓骞一下懵了,满屋找了一圈,忽然看到桌上有一封信,急忙一把抓起信,抽出里面的信笺。

吾儿梓骞,孩子跟他母亲在一起,勿挂念,找到你母亲大内义姬,就能再见到他们母子俩,落款是细川千郎,即日。

王梓骞拿着信,慢慢在桌边坐下,心里还一团糟,细川千郎说他是王梓骞的父亲,对王梓骞的冲击太大,王梓骞又看着信上的一行字,找到你母亲大内义姬,王梓骞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母亲叫大内义姬,从名字看是个日本人。按照信上的意思,母亲不仅活着,而且还在大明。

信上还透露了一个信息,谭萍在细川千郎手上,细川千郎用谭萍和孩子来要挟他。王梓骞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,心想这个细川千郎真是个畜生,刚说完是自己的父亲,转身就抢走孩子,又用来要挟自己,天下哪有这样的父亲!

王梓骞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,想一想该怎么办,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是细川千郎的儿子,所以这件事只能靠自己,要救出谭萍和儿子,就必须找到大内义姬。王梓骞想到了观音娘娘,她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,那应该知道大内义姬在什么地方。

想到这里,王梓骞站起来向屋外走,他要去莲花庵找文妙真人。

(2)

谭萍被几个锦衣卫带到一座四合院里,像是有钱人家住的地方,典型的三进院落,通过垂花门从前院来到中院。

谭萍心里明白了,抓自己的这几个人显然不是真的锦衣卫,或许是干私活的锦衣卫,否则不会把自己带到这里。

几个锦衣卫把谭萍押进二进院的厅房里,让谭萍坐在一侧的椅子上,留下两个人看着,另外两个人出去。

谭萍打量着四周,清一色的楸木桌椅,摆设像是官宦人家,问旁边的校尉,“这里是什么地方,为何把我带到这里?”

两个校尉一声不吭地站在那,根本不理睬谭萍。

“我要见镇抚司罗杲罗大人。”

话音未落,细川千郎抱着孩子走进来,谭萍一见细川千郎抱着自己的儿子,一下站起,吃惊地问:“怎么把我儿子带到这里了?”

旁边的两个校尉急忙按住谭萍的肩膀,不让她站起来。

细川千郎走到谭萍身边,把孩子递给谭萍,轻声说:“让人给他喂了奶,刚刚睡着了。”

谭萍紧紧抱着儿子,生怕被人抢走似的,盯着细川千郎问:“你是什么人?”

细川千郎在对面坐下,面带微笑地说:“我是王梓骞的父亲,也就是这个还孩子的爷爷。”

“你是王梓骞的父亲!”

谭萍大吃一惊,想当初海神雇佣她就是为了查清楚王梓骞的身世之谜,面前的这个人竟然自称是王梓骞的父亲,谭萍的心里充满了怀疑,“你是王梓骞的父亲,为何要把我抓来这里?”

“因为我需要找到他母亲,只有把你们母子请到这里,王梓骞才能乖乖地听话。”

谭萍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,“就凭你要挟王梓骞这一点,你就不可能是他的父亲,你能哄骗他,却哄骗不了我。”

“不管我是不是他的父亲,只要你们俩在我手上,他就只能听我的话。”细川千郎得意洋洋地说。

细川千郎的话让谭萍更加怀疑他是否真的是王梓骞的父亲。

(3)

王梓骞骑马赶到藏匿在山林中的莲花庵,在庵门外飞身下马,上次来的时候庵门紧闭,现在却是四敞大开,顿时感觉有些不太妙,撒腿跑进大院里。

庵内一片寂静,听到不到一丝声响,王梓骞急忙往大殿方向走,忽然闻到空气中似乎弥漫着血腥味,立时警觉起来,拔出绣春刀,小心翼翼地往前走。

大殿前的须弥座上,有两个小道姑躺着血泊中,身上都有被砍杀的伤口,王梓骞申请单,急忙走上须弥座,走到被杀的小道姑身边,认识其中一个曾经跟自己说过话,伸手摸了小道姑的脖颈,没有脉搏跳到,但是还有体温,说明被害的时间很短。

王梓骞站起身,急忙走进观音殿里,观音的塑像前也有一个道姑的尸体,大殿内也静悄悄的。王梓骞急忙从观音塑像的一侧绕到后面,从大殿后门出去,快步向道姑门住的禅房走去。

来到谭萍曾经住过的房间,王梓骞推开门,向里面看了一眼,禅房内空无一人,王梓骞暗暗庆幸,多亏把谭萍母子接走,否则也是凶多吉少。

王梓骞挨着查看每间禅房,除了又看到两个被害的道姑,没有看见一个人,也没看见文妙真人的踪影,显然是逃走了。王梓骞想不出是什么人袭击了莲花庵,杀了这么多道姑。

本来把找到大内义姬的希望寄托在观音娘娘身上,没想到这条线索又断了,王梓骞往大院门口走,又看到大殿前的两个道姑的尸体,感觉有些不妥,于是走过去将地上的尸体抱起来,走进大殿里,放在观音塑像前,随后将被杀的其他几个道姑也都移到了大殿内,并排放在一起,扯下观音塑像旁边的围帘,将尸体都盖上,走出大殿,关上大殿的隔扇门,神情暗然地转身离开。

王梓骞走到莲花庵,坐在大门口的台阶上,静静地思考一下,忽然想到谭萍的被抓或许与唐婉儿让她办的事有关,随即站起身,飞身上马,进城去找唐婉儿。

大明第一女谍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军事小说,笔趣阁转载收集大明第一女谍最新章节。